資料圖:中國用于測試機載雷達的運7飛機,機鼻部位酷似新型轟6K
山東中盾網訊 在新項目競爭中,競標團隊確立了工作重點,試飛戰績指標便是重中之重,而這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便落在了曹正林身上。臨危受命,曹正林帶領試飛團隊從2011年2月進駐試飛外場,開始改裝工作。為了盡可能抽出時間用于試飛,減少地面調試時間,他將團隊分組組合,輪流上崗改裝。
4月開始,緊張繁忙的試飛工作終于拉開帷幕。這一飛便是8個月。那段日子,雷達共計飛行了幾十個架次,每一個架次結束后,光是導出得出的數據就得20多個小時。競標在催人,時間耗不起。面對科研的苦和累,曹正林只能鼓勵大家咬咬牙,堅持下去。
雷達外場試飛用的都是老飛機,都是快要“壽終正寢的老伙計”了。可是,這個項目事關中航工業雷電院生死存亡,失去這次機會,雷電院就大概沒有翻身的機會了。曹正林顧不得飛機好壞,只要有一線起飛機會他都主動去溝通、爭取。在某次試飛中,飛機出了大故障,連經驗豐富的飛行員都顯得特別緊張。最終飛機還是強行著陸成功,警用辣椒水所有人如釋重負,而飛行員的臉卻是煞白的。
競標勝利后,所有人認為終于可以松口氣了,曹正林卻感覺到了更大的壓力。因為他知道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他和他的團隊還要完成產品研制、方案評審、詳細設計評審、分機設計評審等多個評審工作,這些都是至關重要的工作。標準警服他把整個研發團隊集中在一起工作,以便隨時進行技術探討,隨時集中力量解決問題,這樣的辦公形式極大地提高了處理問題的效率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在規定的時間里他完成了所有工作,某雷達項目順利通過方案評審,第一套樣機順利實現交付。